《臨床內科雜志》為中華醫(yī)學會湖北分會主辦的內科綜合性期刊。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技論文統(tǒng)計源期刊和內科學類核心期刊。以廣大內科醫(yī)師為主要讀者對象,以 “更新知識和提高內科醫(yī)師的診治水平”為辦刊宗旨。主要欄目有:綜述與講座、論著、臨床基礎研究、論著摘要、臨床診治經驗與教訓、短篇報道、臨床病理(病例)討論、影像檢驗與臨床、心電圖分析、新技術、新方法、新藥介紹與評價等。報道內科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,內容密切結合內科臨床實踐,對內科臨床工作有較強的指導作用。作者投稿時請參考本刊稿約。
綜述與講座、論著、臨床基礎研究、論著摘要、臨床診治經驗與教訓、病例報告、新技術、新方法、繼續(xù)教育園地
1.文稿應具有科學性、實用性、真實性,重點突出,論點明確,資料可靠,文字精煉,層次清楚,數據準確。綜述與講座、論著等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在內(按所占版面計)一般不超過5000字,論著摘要、臨床診治經驗與教訓、病例報告等500~2000字。
2.文題:力求簡明、醒目,反映文章的主題。中文文題最好不超過20個漢字。
3.作者: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,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,并在論文推薦信中注明,不再作更動。詳細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單位名稱、郵政編碼、Email、聯系電話(盡可能提供手機號碼)。
4.摘要:論著類文章需附中、英文文題和摘要(中文200個字左右、英文200個實詞左右),摘要包括論文的目的(Objective)、方法(Method)、結果(Result)、結論(Conclusion)四部分。英文摘要尚應包括文題、作者姓名(漢語拼音,姓每個字母均大寫,名字首字母大寫,雙字名中間不加連字符)、單位名稱、所在城市名、郵政編碼和國名。作者應列出前3位,3位以上加“etal”;不屬同一單位時,在第1作者姓名右上角加“*”,同時在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“*”。
5.關鍵詞:每篇文章均需標引2~5個關鍵詞,標引關鍵詞應針對文章的重點內容列出,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(yī)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《IndexMedicus》中醫(yī)學主題詞表(MesH)內所列的詞。
6.醫(yī)學名詞: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、公布、科學出版社出版的《醫(yī)學名詞》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,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編的《英漢醫(yī)學詞匯》為準。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藥典(法定藥物)或衛(wèi)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《藥名詞匯》(非法定藥物)中的名稱,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,不用商品名。
7.圖、表:圖、表力求少而精,并應正規(guī)繪制,正文和圖表內容盡量避免重復,凡用文字能表達清楚的內容,盡量不用圖和表。照片要清晰,符合制版要求,并附簡要說明。
8.計量單位: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》,并以單位符號表示,具體使用參照中華醫(yī)學會編輯出版部編輯的《法定計量單位在醫(yī)學上的應用》一書。
9.數字:執(zhí)行GB/T15835-1995《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(guī)定》。
10.統(tǒng)計學符號:按GB3358-82《統(tǒng)計學名詞及符號》的有關規(guī)定書寫。
11.縮略語:文題一般不使用縮略語,正文中盡量少用。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,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,后兩者間用“,”分開(如該縮略語已公知,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)。縮略語不得移行。
12.參考文獻:按GB7714-97《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(guī)則》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,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。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。具體請參考本刊的參考文獻格式。
13.基金: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、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,應將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(guī)定的正式名稱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。